(右下角的黑色三角形是…相機套)
上次沒有參加過他們很有名的beefeaters/Yeoman warder tour,很想趁這次補回,但最終只拍了個照。唔,我想我以後還是要再來第三次。(雖然我也有預先youtube看了。)
這天其實有差不多攝氏30度,但我沒有帶夏天衫來。然後你想想看這些Yeoman warder穿著這件制服會有多熱…
其他人都穿短袖衫短褲。這讓我想起在泰國參觀一些舊皇宮,即使現在的皇室人員都不會再住的舊皇宮,他們仍要求參觀者穿長褲/有袖衣服進去。反觀這邊則比較輕鬆。
這次來比我想像中多遊客。
Tower of London由又稱為William the conqueror的William I所建,他原是Duke of Normandy(位於今天的法國境內)的非合法繼承人,意味著他其實是Vikings的後代。在1066年,他領軍從Normandy渡過English Channel來到英國,在Battle of Hastings中打敗身為Saxons(一個德國的部族)的對手Harold。戰勝後,William及其軍隊來到London,到處縱火,不出幾星期,London的居民不戰投降。在同年的聖誕日,William在Westminster Abbey正式被加冕為英國國王。
William隨即展開一連串大興土木的工程,為的是展示自己的權威。他根據對上一個入侵英國的文明──羅馬──所留下、已有1000年歷史的藍本建造了White Tower,作為整個城堡網絡的中心。White Tower的選址經過悉心安排,務求令她高高在上、可俯視整個London。
"Chim-chimney, chim-chimney, chim chim cher-ree~" 去程的飛機上我在看Mary Poppins,所以見到這些特別興奮。
百多年後,Henry III及其子Edward I為Tower建造了兩重屏障及擴展了護城河,同時亦為Tower帶來其恐怖的聲名。我們今天所見到的Tower,很大程度就是Edward I所建成的。
Edward I熱愛戰爭,戰爭為他帶來財富,亦令他沉醉於貨幣。在中古時期,一便士的硬幣正正由值一便士的純銀鑄造,而上面的官方印章就保證其價值。英國的錢幣更是因其準確的重量及銀的高質素而聞名。所以,當人們撳走銀幣的邊緣、熔化、鑄造假冒的銀幣,實際上就是從國庫中偷竊,罪犯欺君。
大量假冒貨幣在市面上流通嚴重影響英國的經濟。Edward決定把鑄幣廠搬入Tower內,上圖和上上上圖就是Mint Street的一部份。
除此之外,Edward還決定殺一儆百,而他找來的代罪羔羊就是在London居住的Jews。Jews當時在London是少數族裔,常以借貸為生,極不受歡迎。在採取若干的重稅、商業限制後,Edward決定把700幾個Jews監禁Tower內,後來這當中一半人問吊而死。
對於這種拱門總是很著迷。
他們設想很周到,總是擔心你買不夠紀念品,Tower內紀念品店處處。可是想起之後還要搬幾次旅館,我就什麼都不想買。
每個tower都有它要說的故事,有一個tower內放著幾個刑具,圖文並茂地介紹每個刑具的使用方式。平時post拉筋的相,總被人笑我像在接受酷刑,但看到真實的刑具,你便明白那種痛苦、恐怖的情況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。
Tower of London其中一個最出名的秘密,就是關於兩個小王子故事:12歲的年幼國王Edward V及其10歲的弟弟Richard。當時,他們的父親Edward IV在40歲時突然去世,於是叔父Richard(為什麼總是哥哥叫Edward弟弟叫Richard?)連忙宣稱作為兩小兄弟的監護人兼攝政者,並將他們送到Tower內。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很清楚,Richard叔叔判決小兄弟失去繼承王位的資格,自己成為國王Richard III;小兄弟在Tower內消失,關於他們的下落說法有很多,當中最廣為人道固然是被Richard III篡位。然而直到1674年有人在Tower內發現兩副小骸骨,Charles II宣稱他們就是當日的Edward及Richard王子,將骸骨埋葬在Westminster Abbey內,並把矛頭直指Richard III。但骸骨是否確實為兩位小王子?直到今天,仍沒有可信的科學測試可證明其真偽。
Henry VIII是一個極為殘忍的君王,他不單把人送到Tower內監禁,更處死了大量的人。被他處死的人當中,包括他最忠心的下屬:著名的Thomas More。1533年,Henry決定與皇后Catherine of Aragon離婚,以迎娶Anne Boleyn。當時英國仍屬羅馬天主教,而離婚在羅馬天主教中是不允許的。因此,Henry面前有兩條路可選:放棄Anne Boleyn、或放棄天主教。Henry選擇了後者。作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,More打從心底裏反對Henry的決定,然而出於對Henry的忠誠,他亦不欲公開反對他。面對這個兩難局面,即使明白會惹起皇上的怒火,More仍決定辭任House of commons(英國國會的一部份)作為無聲抗議。
Henry決定要進一步迫死More (←ok呢句係我自己加的),國會通過一個法案,要所有人,包括More,宣誓承諾支持Anne Bolyen作為皇后、及承認她所生的兒子擁有繼承皇位的合法性。)(可見被迫宣誓效忠d九唔搭八的事歷史上真是屢見不鮮。) More不玩語速、也不玩口音,堅持緊閉嘴巴,表明「老子就是不宣誓」。
結果可想而知,他被送到Tower去,監禁在Bell Tower下面,更被沒收所有財產。幾個月以來,他在可以閱讀和寫信、被探訪、甚至到地面上散步。
然而不久後,國會再通過一條新的法案,訂明Henry為英國國教之首,地位超然。More形容這法案為一把「雙刃劍」:你依照誓言讀出的話,你的心靈將會難過;你不肯宣誓的話,你的身體將會難受。最終,當More被迫宣誓時,他依然選擇沉默。(其實More仍有一個選擇,就是明確說出他認為Henry不對的地方,但他並沒有這樣做。)
最終,More被判叛國罪,在Tower內被斬首。在More之後,行刑之事陸續有來,更包括他花費很大功夫娶回來的Anne Boleyn。(Henry之後還有那麼多皇后,每一次也要迫所有人重新宣誓一次嗎?有沒有英國人計算過每次監督宣誓的行政費相等於幾多罐午餐肉?
除了More外,在tower內還住過數之不盡、各種因宗教/政治等原因被囚禁的人,直至今時今日,不少牆上還保留著當時他們刻劃的字跡。
這裏面是看當今英女王Elizabeth的權杖及皇冠的。早前另一個tower也有展出過年份較早的國王的皇冠,但由於年代久遠,那些皇冠都已甚殘舊,相對起來這邊的大而且璀璨很多。
不把鏡頭pan向左邊看到一大堆相對和電話的話,可代入一下中世紀的感覺。據說以前一些士兵也會在這兒訓練。
時至19世紀,Tower的政治角色日漸減少,反而越來越成為一個旅遊景點。
他們交換位置還蠻頻密的,我們每次經過差不多都會見到他們換位。
以前來Tower的遊客,很多是來看動物的。Tower裏曾住過很多動物,牠們都是國王之間互相贈送交換珍禽異獸而來,包括北極熊、象等。展覽介紹以前北極熊在被繫著的情況下可以游出泰晤士河捉魚;另外卻有人試過因太接近獅子而被咬傷,不久更死掉。
雖然動物在多年前已被遷往後來成為London Zoo的Regent's Park,但園內有多個動物模型來紀念牠們。
Ravens是唯一仍然留在tower裏生活的動物。相傳如果tower內數目太少就代表英國國運不滯,因此英國方面有備無患有養多幾隻。英國的鳥有個特點,就是超不怕人,稍後在Hyde Park更可見一斑…
一邊離開時千萬叮囑自己記得要去看Ravens' grave,但去完洗手間後徹底忘記了,到再想起時已經太遲…
看完Tower of London的時間比預期早很多,又未肚餓,於是先啟動下一個行程:Thames River Cruise。其實Thames沒錯有其他渡輪,但選擇這個主要原因是London Pass內包含,所以不用再另掏荷包(很窮。
我們搭的航程是從Tower of London出發,途經St. Paul's Cathedral,最後在Westminster下船,一貫從前國王去加冕/Thomas More被押去審判的方向。
我本人很是喜愛乘船,
我們來到碼頭,換好了飛,看看時間表,尚有約半小時才到下一班船,可是龍已排得很長,如你真的等開船那刻才到,很可能只能乘再下一班。
船有兩層,坐位很多,可是儘管下層還有很多位,大家都情願上來上層站著看。
船頭有職員負責講解兩岸的景點,而且很會搞氣氛,保證不會悶。但他提到best thing to do in Tower of London就是Yeoman Warder Tour的時候,我的心又再沉了一下 :\
船首先會向Tower Bridge駛近一點,然後來個180度轉體,向相反方向前進。
在這個角度和Tower Bridge合照是不錯的,即使會把很多人照入鏡,可是這才有遊河的感覺嘛。
London Bridge。
Millennium Bridge在Harry Potter中也有出現過。
沒位坐算是一個遺憾(因為行了全天腳都軟了),但吹吹風看風景是很不錯。
船先會在國會大樓這邊靠岸,然後再過London Eye那邊。講解先生說起鐘樓原名叫Elizabeth Tower,至於Big ben原先其實是鐘樓內一隻鳥的名稱,後來才成了鐘樓的別名。可是我看官方資料卻不是這樣說。不知道是我聽錯了還是講解先生另有小道消息。
我們對London Eye沒什麼興趣,所以在Westminster那邊落船了,儘管早上才來過。
在Westminster Bridge捉緊機會拍了一堆倫敦打卡照。
由於原定計劃的行程已經完成,所以接下來的時間都是隨便行。還以為這區很容易找吃的,但晃了很久也不見。
不知不覺的來到National Gallery。
在National Gallery旁見到這間Tortilla,決定進去試試。我看香港也很少吃這類食物,然後又沒看過攻略,所以只能像個白痴的跟店員請教。
最終在店員的幫助下點了這個Vegge Burrito,少少辣的,細節我都不記得了,但裏面有蕃茄飯,很香而且很飽肚。
吃完又繼續上路。仍然是隨便亂晃,但由於第一天在倫敦,看到什麼都好興奮。
走著走著來到Downing Street,可是沒有看見Larry。
終於等到Big Ben亮起燈來。整個Peter Pan的感覺。
第一天行程完滿結束。可說是整個旅程中最chur的一天,一來因為倫敦本身就比較chur,二來因為使用London Pass就會令人想瘋狂暴走以達致最抵的效果,像當年灣仔明將$48任食壽司那樣。回到Captain Cook後兩人極速沖涼,十時多已經呼呼睡著了。
其他文章:
- 倫敦第一天(上):Churchill War Rooms、Westminster Abbey、Leadenhall Market
http://vincentiajoyce.blogspot.hk/2016/10/churchill-war-roomswestminster.html - 倫敦第二天:British Buseum、King's Cross Platform 9 3/4、British Library、Piccadilly Circus
http://vincentiajoyce.blogspot.hk/2016/10/british-buseumkings-cross-platform-9.html - 倫敦第三天:Hyde Park、前往利物浦
http://vincentiajoyce.blogspot.hk/2016/11/hyde-park.html - 利物浦(上):Albert Dock、The Beatles Story
http://vincentiajoyce.blogspot.hk/2016/11/albert-dockthe-beatles-story.html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